第(1/3)页 2081章 高考从不绝对公平 陈晓艺自知毛病,答应一嘴:“我知道了。” 没了男女之事干扰,两人聊明天两所电影院校的招考。 中戏北影的招考,跟上戏的规则差不多,但也有很大的差别。 相似之处不用陈晓艺多说,陈文当过两次考官嘛。 不同之处,非常大。 上戏表演系每年只找一个班,中戏北影各招两个班。 一个本科班,一个大专班。 陈晓艺解释一番,陈文这才知道,这两个大专班里的玄妙真多。 并不是说大专班招的学生考分低,而是这个班,它压根就是便利门。 中戏,它的全称是戏剧学院,顾名思义,学校的对口单位是戏剧团体。 所以中戏大专班实际上是戏剧团体的定向委托培养班级,比如1990年李亚朋、王学滨他们那个疆省话剧团的班。 北影,全称是电影学院,而且前缀是帝都的名称。从历史渊源来讲,北影就是以北影厂为代表的全国众多电影厂的后备人才培训学校。 所以呢,北影绝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本科和大专两个班。本科班面向社会招生,大专班招的是全国各地国营电影厂的子弟。 高考,从来就不是绝对意义的公平。 考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,可以起到很大的助攻。 从陈晓艺说的这个话题,陈文联想到他在沪市的见闻。 比如银行系统。 许美云许美玉不需要考大学,她俩初中毕业读银行学校的中专,就可以进银行拿到正式编制。 但,苏家没有银行的背景,苏浅浅就必须考全国重点大学沪市财大,毕业走招聘途经进银行。 当然了,如今的苏浅浅不稀得去国有银行上班,那是因为陈文太牛。像张晓晗、刘夏这些大学生,走的就是普遍意义的职业发展道路。 苏家有铁道的背景,但做铁建工程师需要全国各地跑工程,苏爸苏妈心疼女儿儿子,于是七、八年前没想过让小孩读沪市铁道中专。 理工大的童颜也是一样,她读的虽然是本科热动专业,但没有机会进沪市的八家国营电厂,只能以定向生的身份回赣省鹰市电厂。 回到这边话题。 之前两家学校都通过唐瑾,邀请陈文来做考官,做的是本科班的考官。时间上倒也不冲突,两个学校的专题错开了。 中戏17日招本科生,18日大专面试;北影明天大专,后天本科。 两家入围面试的考生,各两百人,本科大专各占一半。 陈晓艺1992年从中戏毕业,她的人脉资源主要集中在母校。 她建议陈文,别打大专班的主意,鬼知道哪个学生是哪家电影厂厂长的小孩,惹到麻烦就不好办了。 集中精力进攻本科班,这一块全是社会各界。 今年中戏本科班25个招生名额,100人通过了文化课考试。 陈晓艺告诉陈文:“别的女孩都好说,甭管录取了谁,姐都能给你带到卧室来,但就一个不好办,你趁早别想了。” 陈文调侃:“谁啊?不会是咱国家哪位领导的小孩吧?” “才不是呢!”陈晓艺拍了陈文一巴掌,“国家游泳队退下来的一个运动员,全国冠军。” 第(1/3)页